摘要:校企合作,是学校与企业签定一定的协议,根据协议内容建立一种共赢的合作模式。职业能力,是指人顺利完成职业活动所必需的并影响职业活动效率的个性心理特征。它包含有三层含义:一是为了胜任一种具体职业而必须要具备的能力,表现为任职资格;二是指在步入职场之后表现的职业素质;三是开始职业生涯之后具备的职业生涯管理能力。本文以安徽省特殊教育中专学校中医康复保健专业“校企合作”为例,阐述视障生在“校企合作”模式下职业能力的培养。
关键词:校企合作 职业能力 视障生
《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公布以来,在社会各界引起广泛关注。职业教育的重要性,被提高到了“没有职业教育现代化就没有教育现代化”的地位。《方案》提出经过5-10年左右时间,职业教育办学模式基本达成“参照普通教育办学→企业社会参与、专业特点鲜明。”坚持知行合一、工学结合,推动校企全面加强深度合作。我校中医康复保健专业一直以来积极探索有效的“校企合作”模式,以期能增强视障生就业能力,顺利走上工作岗位,实现人生价值。
我校中医康复保健专业毕业后主要从事盲人推拿按摩。通过对我校视障生(包含毕业生)调查及企业反馈显示,大多数视障生就业中存在的问题体现了职业能力的不足。
一、我校视障生职业能力存在的问题
1、专业技能问题。
从事推拿按摩所应具备的操作实践能力与专业知识能力较弱。具体表现在操作套路死板,操作手法固化,灵活性差。
2、心理品质及社会交往能力问题。
视障生在心理品质方面,表现出自卑退缩、从众、依赖、冷漠、自私不信赖、怕吃苦受累、怕担风险等倾向;在社会交往上则表现出缺乏与人交往的强烈愿望、不愿向别人表达自己的意愿和想法、不能集中注意力倾听对方谈话的内容、不会称赞别人、不能和领导及同事协调好关系、不愿主动与别人接触、不能对别人表示亲近等。
3、对企业认同问题。
对我校毕业视障生的跟踪观察显示,毕业学生的一次就业率基本可达100%。但学生存在就业后频繁换工作的问题,“炒老板”现象极其普通。在目前按摩市场需求旺盛的情况下,学生“自视过高”,缺乏企业主人翁意识,不考虑企业对自身专业提升及持续发展的影响,片面追求工资、环境等。
4、自我认识与管理不足问题。
我校视障生毕业后自主创业的也很多,但实际创业成功的却不多。由于不具备良好的社会实践及组织管理能力,盲目效仿创业导致创业失败。
二、我校推拿按摩专业校企合作现状
1、我校中医康复保健专业校企合作形式
(1)企业走进来
我校中医康复保健专业与大唐盲人按摩中心签订校企合作协议,建立长效合作关系。企业委派技师、管理人员,与学校专业课教师、教务共同成立校企合作委员会。校企合作委员会成员立足市场、企业、学生,研究、修改、制定符合视障生特点,适应市场需要的课程设置。根据专业设置教学计划对不同的任务模块进行分解,企业委派技师来校进行实训教学。
(2)师生走出去
校专业课教师可胜任理论教学任务,但缺乏对市场的了解,对不同类型顾客的了解,在实践教学过程中存在操作技法单一,灵活度低的情况,容易造成教学内容与市场需要脱节。为此,学校不定期委派教师下企业,企业派不同的技师对教师进行带教学习,使教师充分了解按摩行业的市场需要、顾客需求,并提高丰富自身技法操作能力。
同时,根据任务模块要求,安排学生定期前往企业进行见习、实习。
(3)企业文化融入
校企委员会定期安排企业主管、行业专家来校为学生作专题报告,让学生了解企业文化,企业需要以及行业最新的发展和信息。同时,大唐盲人按摩中心在我校设立奖学金,以鼓励优秀学生;开展校技能竞赛。增强学生对企业的认同感和忠诚度,促进学生树立自信,认真学习、练好本身。
2、我校中医康复保健专业校企合作存在的问题
(1)企业对学生专业技能不满
学校开展“校企合作”的目的,是为了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专业技能,让学生能快速适应工作环境,希望企业能接受更多的学生进入实际工作环境并配备指导教师。由于视障生生理特点,需要企业提供生活住宿服务,企业出于经济效益考虑,仅希望接收少量优秀学生实习,一来不用付出太大的生活成本,二来可快速成为可用技师并顶岗工作,获得经济效益。在见习环节缺乏热情,见习工作得不到有效开展,学生专业技能未能在在校期间得到加强,造成实习期学生技能薄弱。
(2)学生在企业适应情况较差
通过对我校进入企业实习、就业的视障生跟踪调查发现,学生适应情况较差。由于在校期间进入企业、社会机会较少,加之生理限制,不少视障生在初入企业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情绪不稳定、人际交往障碍。
(3)学生对企业认同度不高,学生流失严重
校企合作深入不够,学生多为实习阶段直接推入企业。在校期间的企业技师授课、专业讲座、活动开展不足以让学生了解企业文化,建立企业归属感。所以,学生对企业认同度低,当学生出现情绪或外界干扰,就很容易流失。如,笔者所带班级正处于即将实习阶段,有同学向笔者反映,师兄、师姐对他们说,大唐盲人按摩中心管理混乱、扣钱制度严苛,并表示不想去那里实习。
三、对学生问题及“校企合作”现状的思考
学生问题的存在与“校企合作”效果的差强人意困扰着校企两方。从目前的盲人推拿按摩行业的市场现状来说,一面是各个按摩店的技师缺乏,一面却是视障生就业稳定性差。笔者认为,忽略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是问题出现的重要原因。职业能力所包含的专业能力、职业素质、职业生涯管理三层内容在学校及校企合作过程中没有得到充分关注及培养。首先,校内学习注重理论,企业在在校期间的合作深度不够,实践操作得不到充分锻炼,操作手法单一,脱离实际的市场需求,导致专业能力不符合企业要求。笔者在与学生沟通中,通过毕业生了解到,在盲人推拿按摩圈子里,很容易就能区分出“学院派”,尤其是刚实习的时候。最为明显的表现就是套路死板,按摩手法单一,力量技巧不够。学生也反馈,对于习惯性按摩的顾客,他们会出现按不动的情况。其次,大部分视障生没有接受过完整的义务教育,成长经历坎坷,家庭教育缺失严重,由此导致综合素养不高,职业素质低。企业期望学生能快速实现经济效益,学校高度重视专业技能学习,忽略了视障生存在的心理品质、社会交际等职业素质能力的培养。三是,学生自我认知不够,个人的职业规划意识低,大部分属于走一步算一步。如,频繁的跳槽现象。
四、“校企合作”促进职业能力提高的对策
在国家大力推进职业教育的大环境下,学校也在反思、加强与企业的合作,以期深入“校企合作”,增强学生职业能力,让视障学生能融入企业、融入社会,实现自我价值,活出残疾人的精彩人生。笔者认为,影响职业能力的因素在于学生的职业技能不够扎实、职业素质尚未形成、职业意识没有成熟、学校教学和管理没有充分关注、企业参与度不够。为此,真正提升学生职业能力应全方位、多角度、深入开展校企合作,应从入学初开始有针对性地、分阶段、分层次地进行职业能力培养。通过“企业化”职业教育,让学生在“企业”中完成技能学习、素质培养。
(1)学校环境“企业化”
为学生营造具有企业特色的校园文化,将专业特色融入企业文化开展主题活动。如,开展“保健按摩市场情况” 调查,“企业需要的职业人”调查等,让学生在做的过程中了解专业市场情况,了解企业对员工的期望。联合企业开展实践锻炼、拓展训练、校园活动等,拉近学生与企业的距离,并充分发挥学生主动性,将学生推向企业,对接企业来组织活动,既提供了施展才华的机会,又提高了学生的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和自我服务能力,培养学生对企业的归属感和认同感。
在班级管理上,创新管理模式,充分融入企业管理元素。如模拟上下班制度,采取绩效考核、激励机制、团队协作、培训体系等。笔者尝试模拟大唐盲人按摩中心的上下班制度与技师等级制度,将学生量化得分等同于工资,设立基本量化分(基本工资)。在实际操作中,管理者要请求企业管理人员的帮助,并优化管理模式,同时将模拟企业管理的情况与企业管理人员进行反馈,校企双方互相借鉴。这样,既可以让学生在校就能接受真实的企业管理环境,又能为企业提供“员工”管理体验反馈,优化企业管理。
(2)教育教学“企业化”
专业设置与专业课程教学计划应紧贴市场需求,着眼学生持续发展。学校与企业应充分研究,立足市场、立足学生,确定教学内容,制定教学计划,分解教学任务。对于视障学生来说,还应充分考虑学生的受教育程度,接受能力,在理论内容上体现“适用为主,够用为度”的原则,实施分层次教学;实践内容,根据专业特点,模拟顾客情境,丰富顾客种类,以打破单一、固化的手法问题。教学方法上,模拟企业培训式。如大唐盲人按摩中心的培训体系,将第一学年的过渡期等同于入职初期的集中培训(技师培训,不服务顾客);第二学年的转换期等同于初级技师阶段(安排服务,同时进行日常培训);第三学年的等同于实习期提升阶段(有一定的服务经验,同时进行日常培训)。第一年在专业学习、文化学习的基础上,安排企业规章制度、安全条例学习,并进行劳动纪律、团队协作、心理健康等方面的教育,将职业素质、职业意识贯穿全学习期。第二年模拟企业工作环境,将企业服务项目与学校教学有效整合。如,本专业在实训室建设中模拟大唐盲人按摩中心的布局、设施,设置服务项目。并将学校师生作为顾客对象,根据教学任务阶段,通过专业活动展,模拟企业服务项目、服务流程、绩效工资、奖惩机制、投诉处理,邀请学校师生充当顾客,结合班级管理模式,将反馈评价体现在学生量化分上(虚拟工资)。深化企业作用,安排见习工作。见习工作的开展应确保两点,一是企业积极性,尽量减少对企业的影响,降低企业负担,校企合作委员会应充分商讨,合理安排学生分批次、分阶段前往企业见习;二是企业的认知,企业要求的经济效益是可以理解的,但从长久来看,学生在学习期间不间断地走进企业,利用学生对企业建立归属感、认同感,减少岗前培训成本。第三年进入企业实习,学校应密切跟踪学生的实习状况和心理状况,协助企业管理学生。发现问题时,与企业携手,共同处理,帮助学生平稳渡过实习期,也为“校企合作”持续开展打下基础。
(3)师资队伍“企业化”
学校的职业教育要跟上市场的变化,就不能脱离市场。“双师型”队伍的建设应有三个方面。首先,学校专业教师应“双师”,对于中医康复保健专业来说,我校专业教师缺少的是市场经验,客户需求经验,通过企业提供的实践机会去丰富自身经验,成长为真正的“双师”。其次,企业技师应“双师”,企业技师缺少的是教育教学能力,企业应支持此类人员接受学校提供的教育教学理论与师德师风培训,并予以激励。让企业技师成为真正的“双师”。三是,捆绑专业教师与企业技师,形成“双师组”,通过两方互相渗透和融合来完成教学工作。
五、结语
习总书记曾说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残疾人一个也不能少。我国残疾人群体数量庞大,第二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数据显示,全国各类残疾人的总数为8296万人;其中视力障碍残疾人1233万,占残疾人总数的14.86%。截止2018年5月,我国残疾人约有8500万,其中视力障碍残疾人1263万。就业是民生之本,视力障碍者的就业问题关乎其生活状况、社会融入及自身价值的实现。职业能力是影响就业的重要因素,通过多方位、多角度、多阶段培养视障生的职业能力,不仅提高了视障生的就业能力,也增强了视障生的社会适应力。学校与企业应深度开展合作,建立“学校搭台、企业唱戏”的双赢模式,共同培养符合社会需求,具备较强职业能力的残疾学生,为实现小康社会添砖加瓦。
参考文献:
[1]刘永滨.论基于校企合作的学生职业适应性的养成[J].职业,2012.
[2]巫加洋.对校企合作中存在问题的反思[J].现代职业教育 职业培训,2015,(6)
[3]第二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主要数据公报.2017.
[4]中国残疾人联合会2018年5月10日新闻发布会[N].
[5]林峰.口腔修复工艺专业“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思考 [J].现代职业教育 2017.(29).
作者:杜黎丽 发表于《安徽残疾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