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务处
教育科研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育科研

特殊教育学校信息化无障碍教育教学现状调查报告

发布时间: 2020-03-15      信息来源:       阅读次数:


[摘要]为了了解特殊教育学校信息化无障碍教育教学的系统构建情况及应用,课题小组运用问卷调查法、访问交流法对安徽省20所特殊教育学校的师生进行了调查。调查结果显示随着国家对特殊教育的投入,各校在信息化无障碍基础设施建设上都初具规模。但是,不具有信息无障碍性的软件系统、匮乏的特殊教育教学资源限制了特殊教育学校信息化的建设。这也让教师和学生的教与学受限于现在的信息化环境,无法满足“互联网+”时代的现代化教育。

[关键词]特殊教育  信息无障碍  教学资源


1、研究背景与目的

1.1研究背景

2014年1月,国家颁布了特殊教育提升计划(2014-2016年),要求加快推进特殊教育发展,大力提升特殊教育水平,切实保障残疾人受教育权利。2017年第二期特殊教育提升计划(2017-2020年)颁布,在此计划中提出“加强无障碍设施建设”、“加强特殊教育信息化建设和应用”、“增强特殊教育教科研能力,加强特殊教育学校教材和教学资源建设,推进课程教学改革”、“支持特殊教育学校建立特殊教育资源中心”。特殊教育(special education)是针对有特殊需要的教育对象实施的一种教育。其教育对象主要以视力障碍、听力障碍、言语障碍以及智力障碍为主的特殊群体。特殊教育学校教育教学存在诸多障碍,如教育对象的认知障碍、沟通障碍、学习方式障碍等。信息技术为解决、突破障碍奠定了基础。开展特殊教育信息化无障碍教学系统构建与应用研究,对推进特殊教育教学模式创新,形成与国家教育现代化发展目标相适应的教育信息化体系,有效提高特殊教育教学水平,促进教育公平,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实践应用价值。

但目前我国特殊教育学校的信息化无障碍教学的硬件支持、技术支持如何?无障碍教学资源建设如何?教师使用信息化教学情况如何?学生学习效果、学习体验如何?为了了解这些情况,我们进行了信息化无障碍教育教学现状调查。

1.2研究目的

本次调查研究的目的是:

(1)了解安徽省特殊教育学校信息化无障碍的基础设施建设情况;

(2)了解安徽省特殊教育学校信息化无障碍教学资源建设情况;

(3)了解特殊教育学校教师信息化教学应用及信息化需求情况;

(4)了解残疾学生对现有信息化无障碍教学的学习体验及学习效果情况。

(5)通过对特殊教育学校信息化无障碍教育教学现状的调查,为特殊教育学校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发展信息化无障碍提供参考信息。

2、调查对象和方法

2.1调查对象

课题小组成员向安徽省20所特殊教育学校发放问卷。其中学校问卷20份,回收20份,有效问卷20份;教师问卷300份,回收287份,有效问卷287份;学生问卷600份,回收538份,有效问卷529份。

2.2调查与分析方法

本次问卷发放采取电子问卷方式。通过随机筛选,选定20所学校后定向发放学校问卷;教师问卷与学生问卷由所选学校随机发放给符合条件的教师和学生,教师问卷主要用于教学对象为听力障碍、视力障碍或肢体残疾学生的教师。

学生问卷主要用于调查听力障碍、视力障碍与肢体障碍三类残疾学生。问卷回收后,运用专业统计分析软件SPSS进行数据统计与分析。报告检验主要采用了卡方检验。

3、特殊教育学校信息化无障碍教育教学的现状

3.1学校问卷

此次调查学校基本情况如下:

调查学校总数为20所,其中省级主管1所,市级主管14所,县区级主管5所。听障学校2所,占比10%;智障学校1所,占比5%;听障、智障混合学校12所,占比60%,听障、视障、智障混合学校4所,占比20%,听障、视障、肢体混合学校1所,占比5%。学生数少于100人的有4所,占比20%;100—300人之间的有10所,占比50%;300人以上的有6所,占比30%。学段分布,学前及义务教育的有9所,占比45%;学前教育、义务教育、职业高中综合型的有10所,占比50%;中等职业教育阶段的有1所,占比5%。调查学校学生总数为5170余人,教职工882人。其中听障学生2521人,视障学生1069人,肢残学生437人,其他1143人。

根据问卷调查数据显示,各校在信息化无障碍基础设施建设上基本完善,但信息化无障碍教育教学系统及教学资源建设情况不理想。具体情况如下:

1信息化无障碍基础设施建设初具规模

从数据显示,实现网络接入的学校占比100%,各校均拥有1间及以上能够容纳15人以上的网络机房(国家规定特殊教育学校班额≤12)生机比从6:1到1:1不等,达到了国家对生机比的要求)。实现光纤接入,1G以上占6.3%,其中37.5%学校实现了无线网络全覆盖,为师生方便快捷获取和利用网上资源创造了较好的条件。教师拥有信息化终端的数量基本达到人手一机,学生人手一机的学校占比80%。

 (2)信息化无障碍教学系统及针对性教学资源较为匮乏

在20所调查学校中,仅有一所学校拥有专门的无障碍教育教学平台,占比5%;但功能实现也未能完全达到信息无障碍,同时资源较为匮乏。教学资源方面,85%的学校没有本校的教学资源库。各校虽都在不同程度的进行资源建设,但多为静态、单一形式,如文档、演示文稿,且多为教学设计类,非供学生使用的资源。

目前特殊教育教学资源比较匮乏,没有相关的网络课程、网络学习资料等,同时特殊教育网络资源管理平台和教学平台也处于停滞不前的状态。尽管很多学校已具备信息化硬件平台,能够为残疾学生提供网络教学,但因没有适合的系统平台、教学资源支撑,残疾学生并不能利用信息化来进行学习,获取信息。

3.2教师问卷

教师问卷主要旨在了解特殊教育学校教师信息化教学运用能力。从信息化教学的应用现状、信息化教学的需求两大块进行问卷调查。

调查对象基本情况:

2.png

第7题统计发现教师主要在备课和上课中应用信息化手段,其他环节上很少使用。

第8-9题显示,74%的老师在常用的信息化教学模式上选择“多媒体(如ppt)支持的常规教学模式”,45%的老师选择“基于交互式电子白板的教学模式”, 45%的老师选择 “基于‘三通两平台’的教学模式”;而感兴趣的信息化教学模式则为“基于微视频资源的教学模式”、“ 基于云平台的教学模式”、“ 基于微课的教学模式”等。可看出教师感兴趣的信息化教学模式较多,而实际应用却较少。

第10题显示,76%的老师是因为公开课或比赛而应用信息化,其次是个人兴趣、教改项目。问卷第11题显示,89%的教师认为节省了时间。

第12-13题显示,91%和89%的教师都认为学校信息化教学的困难在在于针对性的特殊教育教学资源与教师本身的计算机能力,同时信息化无障碍教学环境的不足也是重要困难。在需要提供的帮助中,教师们的选择显示需要的帮助类别很多,其中以教学资源、设备设施、师生信息化能力为最需要。

3.3学生问卷

学生问卷主要旨在了解不同残疾学生目前的学习体验及对信息无障碍的需求。

第3-4题是此次调查对象的基本情况,

1.png

第5题显示,大部分学生认为老师使用了信息化教学手段。

第6-7题显示,大部分学生认为信息化教学手段对学习有一定的帮助;但有75%的学生不太适应信息化教学,学习体验较差。

第8题显示,大部分残疾学生认为自己的水平不高,阻碍自己利用信息化进行学习。

第9-10题显示,61%的残疾学生并不通过网络进行学习,68%的残疾学生认为网络上的学习资源并不适合自己。

结合第4题与第11题,可见听力障碍的学生在视频资源上需要字幕或者手语翻译,视力障碍学生更喜欢音频类资源,而肢体残疾的学生没有特别要求,认为学习资源应该通俗易懂。

4、调查分析与结论

4.1通过这次调查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1)学校信息化无障碍教学基础设施建设基本完善,但缺乏适用于信息化教育教学的软件设施。

(2)校自建教学资源零散,没有系统性,学校之间不能互通。现有公共资源几乎全部是用于普通教育,不适合特殊教育学校的学生。

(3)教师信息化应用水平相对较低,不能很好的发挥缺陷补偿作用,实现信息技术与教学深度融合。

(4)残疾学生本身的信息技术能力较弱,又限于生理缺陷,使学习体验与学习效果较差。 

4.2特殊教育信息化无障碍教育教学发展的建议

特殊教育信息化不同与其他类别教育的信息化。教育对象的特殊性要求有专门针对特殊教育信息化而设计的教育教学系统、资源与手段,这也给特殊教育信息化建设带来了不小的困难。特殊教育信息化无障碍建设应该针对残疾学生特点,从学生发展角度出发。

(1)加强运用于特殊教育信息化的硬件与软件设施的建设

特殊教育信息化无障碍建设的持续发展,离不开现代教育技术所需的设施建设,如校园网建设、多媒体教室、数字图书馆、电子阅览室等。同时软件支持也不可或缺,软件建设中应充分考虑残疾学生的特点差异性,针对性设计以满足信息无障碍的要求。

(2)加强特殊教育信息化无障碍教学资源建设

特殊教育信息化无障碍教育教学的关键之一就是教学资源建设。通过针对教育对象的特殊性,不断开发丰富的信息化教学资源,进而提高信息化水平,提升特殊教育教学效果,促进残疾学生发展。

(3)加强特殊教育教师队伍的建设

在特殊教育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应不断提高教师的信息技术水平,提高教师信息技术的应用水平,转变教师教学理念。

(4)加强残疾学生的信息技术素养

2009 年5 月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快特殊教育事业发展意见的通知》,强调特殊教育学校要根据残疾学生的特点积极开展信息技术教育,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应用,提高残疾学生信息素养和运用信息技术的能力。

信息技术是未来社会发展不可或缺的元素,作为社会的一员,每一个残疾孩子都必须面对社会发展的挑战。信息技术素养既是培养学生持续发展能力的关键,也是适应社会、实现终身学习的必要条件。通过提高残疾学生自身信息技术能力,使其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享受教育,提高学习效率。


作者:杜黎丽   发表于《中外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