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务处
教育科研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育科研

浅谈如何利用信息化手段让盲生“看到”知识——以集合知识为例

发布时间: 2023-02-16      信息来源:       阅读次数:

摘要:盲生由于视觉缺陷,在学习数学时会很茫然,难以在头脑中构建具体知识情况,遇到一些抽象知识,比如函数、图形、集合等知识,就更难构建知识全貌,使得学习起数学来相当吃力。本文利用微课、听书、线上作业等信息化手段,借助学习通平台,以集合知识为例使得盲生能够“看到”数学知识,以便无障碍更好学习。

关键词:盲生 集合 微课 听书 数学

 

一、问题的提出

盲生指的是有视力障碍的特殊学生,本文研究对象为特殊教育中职学校盲生。盲生在认知方面其认知途径发生了变化,原本应由视觉来感知的外部信息只好转道通过其他感觉来感知,听觉和触觉成为他们感知信息的主要途径;部分知识可以通过盲文书来获取,但中职阶段的数学知识目前还没有盲文书,不能通过触觉获取。作者在特殊教育中职学校任数学教师,所以致力于在盲生的数学教学中借助其他手段或工具,来提高盲生的接受、理解数学知识的能力。作者在2018年发表的论文里《让盲生“看到图形”----用盲文尺盲文笔教盲生平面直角坐标系及相关知识》中,就利用盲文尺盲文笔做出盲生能摸到的图形进而理解知识。对于很多知识,既不能做出图形,又没有盲文书的情况下,如何让学生“看到”知识呢?本文致力于用微课、听书、线上作业等信息化手段,借助学习通平台,从听力上来弥补视力的不足。下面就中职基础模块上册第一章集合相关知识谈一谈具体方法。

二、解决办法

(一)微课

当前是网络信息化时代,学生在日常生活与学习中形成的需求也更加多元化,多媒体的存在很好地适应了学生对于课堂环境与课堂氛围的需求。在这些方面,信息手段对盲生的帮助尤其大。作为一种新的教学方式,微课引领教育教学领域的进一步发展,以在线授课、视频学习、课后巩固等多种方式不断形成了当前教学的创新化模式。微课的使用贯穿课前、课中、课后,以课前主要知识预习、课中难点详解、课后巩固等内容。盲生教学中应用微课就更有意义。将重难点录成微课,上传到学习通学习平台,以声音的形式将知识体现出来,学生可以随时随地学习。微课弥补了视力上及课堂中的不足,将学习延伸到课前、课后。学生可以反复听,进而达到教学效果。另外,录微课时,可以自己讲解,也可以借助网络上已有知识进行合成,增加声音的趣味性,进而提升学习兴趣。同时还要考虑学生实际决定微课内容。

举例:在做《1.1集合的概念》这一节课前微课时,考虑到学生新接触到集合知识,对这一概念比较陌生。如果微课只是介绍概念等相关知识,学生难以理解。本节课的课前微课以实例为主,哪些可以组成集合,多举一些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例子,比如文具类、班集体、家庭等等,然后给出概念,最后留问题:同学们,你们想一想还有哪些集合的例子呢?盲生通过这个微课在课前初步了解集合概念并主动思考,为上课最好了充分准备。

(二)听书

听书是帮助盲生获取知识、提升学习能力的一个重要策略。盲生在接受中职教育前基本养成听书的习惯,盲生手机上下载了读屏软件。教师将课本内容上传到学习通学习平台,可以通过读屏来实现“看到”知识。这要求教师在每次课之前都要把课本内容以电子形式上传到学习软件上,学生可以通过课前听书进行预习,上课不懂的也可以及时提问。听书的内容多样:课本基本内容、问答互动、课前测试、课后作业等,形式多样:学习、评价、练习等。通过3年的实践,证明作者致力于让学生课前听书预习、课后听书复习,学历效果会大幅度提高,同时可以有效的弥补没有盲文书的不足,克服学生自卑感。

这里提供一个作者使用的小技巧,在做电子书的时候,可以扫描课本,生成文字,仔细校对,此方法比较便捷。

(三)发布线上作业到学习平台

所发布的线上作业分2种形式,常规作业和课上抢答作业。不管是常规作业还是课上抢答作业,都可以提前编辑好。主要还是作业的难易程度及经典性。难易程度要结合学生实际情况,不能太难,会让学生产生畏难心理;也不能太易,会让学生易于满足。经典性是为了在有限的时间里把知识都涵盖了,使得学生会了这些作业,就能证明相关知识点掌握了。  

举例:在上1.2集合之间关系这一节之前,编辑好作业。作者选取的常规作业为:(1)设全集U={1,2,3,4,5,6,7,8},集合A={2,4,6},集合B={3,4,5},求A∩B,A∪B,,(这里说明下,像“A∩B”我实际用的是“A交B”,不然交集符号“∩”在读屏软件中识别不了,文章后面有说明);(2)设全集U=R,集合A={x丨x<-1},集合B={x丨-2≤x<3},求A∩B,A∪B,,。(其中相关符号用汉字代替)这两题由易到难,把交集、并集、补集的知识都涵盖了。作者选取的抢答作业:设全集U={1,2,3,4},集合A={2,4},集合B={2,3},求A∩B,A∪B,,,更为简单(可以多设几道),但是抢答一方面为了测验知识,另一方面为了活跃课堂气氛。

三、成效与思考

(一)成效

1、学生的学习兴趣明显提升

盲生由于长期受视觉缺陷的影响,认知能力有一定的局限性,在心理上往往就表现出懦弱、自卑等行为,在课堂上表现为不敢回答问题,担心同学嘲笑等,影响正常的身心发展。通过让盲生“看到”知识,把他们放在求知者的角度,平等学习,能增加他们的自信心,形成良性循环,很大程度上增加了学习兴趣。

数学是一门抽象而枯燥的学科,盲生由于视觉的障碍更是兴趣乏乏。在上课时的常见表现为不专心听讲甚至呼呼大睡,从而造成不少盲生因为“不听、不做”到“听不懂、不会做”。大多盲生基础薄弱也由此而来。作为教师,我们都知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通过用信息化手段,让盲生“看到”知识,明显提高了学习兴趣。

2、学生理解力得到提高

学生学习一段时间后,发现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力明显提高。甚至有学生能举一反三,趁下课时间跟老师探讨不懂的问题!这是之前没有过的情况。学习是相通的,陆续有其他任课老师反映学生的积极性提高,学习效果明显。

(二)思考

1、注意细节

编辑知识要注意一些特殊符号的转化,因为读屏软件的局限性,部分特殊符号读不出来(比如子集⊆ ⊇ 、真子集⊊、属于∈),可以考虑用汉字代替,并在课上跟学生讲解并手把手比划对应符号。同时教师应该利用信息化手段掌握学生的自主学习情况,比如发布一个微课后,可以查看学生听完了没有,听了几遍;发布作业后也可以查看学生得分情况……通过这些细节总结学生对学习的态度、对知识的掌握情况。

2、教学中要有技巧

对于盲生而言,利用手机听书是简单的,反复听也很容易,但是要坚持并养成习惯就会有困难,所以教师在教学中要有足够的技巧,让学生爱上听书,爱上学习。这个技巧可以是形式丰富多样的微课,也可以是丰富多样的测验及抢答……要求教师要结合学生实际多钻研。

3、反思提高

在每一个课时实施前,教师提前准备好本节课前需掌握知识、课堂重难点教学微视频,通过学习通发布学习任务,学生自学微课、听相关学习资源,完成课前任务。教师通过学习平台掌握学生课前知识储备情况,根据平台反馈,对教学实施方案进行优化设计,以学定教。结合思政要求,选择适合学生的案例为引入展开教学新知的探索,结合学习通平台发布抢答和话题讨论任务,增强课堂趣味性,使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掌握数学知识。课后利用学习通平台推送课上教学学案、课外学习资源供学生复习、拓展与提高,发布任务检测学习效果。作者将继续探索进一步丰富信息化教学手段,开发适合学生特点的趣味性与可操作性的教学技术,进一步挖掘数学知识与专业课程,与学生素质提升的契合点,使数学能真正成为承载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展素质教育功能的助推器。

 

参考文献:

[1]曹亚杰.试析微课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校外教育,2019(12):71-72.

[2]董雪.基于情境学习理论的微课设计与教学应用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8.

[3]郭志利.引导低龄盲生爱尚听书的实践研究[D].现代特殊教育,2018.


注:该文发表于《安徽教育科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