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来源: 安徽青年报 谢婷婷】 【发布人: 】 【发布时间: 2024-10-09】 【点击量: 】
2024-10-09 点击量:
安徽省特殊教育中专学校:让爱无碍 育梦成光
编者按 在安徽省特殊教育中专学校,一群热爱并守护特殊教育的教师们将特殊的爱倾注给特殊的学生,用奉献疗愈缺憾,用真诚温暖希望,让特教学校的学生们脚下有路,眼里有光。
刘桂芬:“量体裁衣”以爱育人
2011年走上特殊教育的讲台,刘桂芬清晰地认识到自己面对的学生与以往大不相同。在安徽省特殊教育中专学校的服装班里,多是听力障碍学生及轻微肢体残疾学生。作为特教老师,刘桂芬不仅要“量体裁衣”,教会学生专业技能,提高生存本领,还要以爱育人,引导残疾学生正确接纳自我、克服心理障碍,让他们脚下有路、眼里有光。
为了激发每届新生的学习兴趣,刘桂芬会在“开学第一课”从自身梦想、职业目标、岗位技能、未来发展等方面全面介绍服装专业。通过优秀服装、布艺以及非遗盘扣等作品展示,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学生了解学习技能可以创作怎样的作品,未来可以从事哪些职业,就好比在他们的心里种下一颗种子,迎接无限的可能。”
新生入学后,考验才刚刚开始。他们需要学习服装设计、结构制版、缝制工艺等基本功。针对沟通和应变能力较弱的听障生,刘桂芬探索在课堂上使用“手语+唇语”的“双语”教学,创新“解构+重构、实用+适用”的无障碍教材,并借助人工智能技术,让技能“动”起来,知识“活”起来。
在刘桂芬看来,“德”是残疾学生发展的根本和底蕴,是他们获得人生价值的保障,而“技”是残疾学生未来就业的敲门砖,是他们安身立命之所在,只有德技并修才能真正走向自我完善。为此,她不仅重视向学生传授专业技能,更加注重向他们渗透生命、生存、生活的“三生”教育。
“特殊教育是一项充满挑战与温情的事业,它要求教师不仅要具备专业的知识技能,还要拥有爱心、耐心和责任心。面对这些特殊学生,我们所肩负的使命远不止教授技能,更在于育人,引导学生自尊自信自立自强。”近年来,刘桂芬荣获“安徽省金牌职工”“安徽省乡村工匠名师”“新站区三八红旗手”等称号。
您已进入辅助浏览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