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进入辅助浏览模式
进入辅助浏览模式
  • 白底黑子蓝链接 蓝底黄字白链接 黄底黑字蓝链接 黑底黄字白链接 还原原始配色
图片
教育资讯
当前的位置:首页 > 人才培养 > 教育资讯

中职教育改革在起步:采用企业化教学管理模式

【文章来源: 】 【发布人: 】 【发布时间: 2010-04-07】 【点击量:

2010-04-07 点击量:

“不如你多啦!我还得多努力啦!”    

    在北京市平谷区第一职业学校的校园里,两位学生的对话吸引了记

者。原来她们在谈论的是这个学校为学生量身定做的工资(心灵币)制

度??该校摈弃了传统的分数评价办法,采用了企业化教学管理模式,变班

为公司,变学生为员工,变学习为工作,每位学生完成整个学业需要挣到

40000心灵币的工资,学习期满才会颁发毕业证书。     多年来,教学内

容与市场需求严重脱节,学生难以学以致用,毕业了难找到合适的工作,

一些中职学校甚至感到“办不下去了”。     如何改变这一现状?以平谷

区第一职业学校为代表的一些学校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并取得了不错的效

果。据介绍,平谷区第一职业学校近年来的毕业生就业率达95%以上。    

记者在日前召开的2010年度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工作会议上了解到,教育

部制订的《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行动计划(2010-2012)》(征求意见

稿)透露了中职教育今后三年改革创新的方向??产教合作、校企一体和工

学结合。    

走内涵发展之路    

    近年来,我国中等职业教育连续扩招,办学规模快速扩大。据教育部

相关数据显示,2007年,我国中等职业教育基本实现了与普通高中招生规

模大体相当的目标。2009年,招生人数再创新高,共完成招生873万人,在

校生达到近2200万人。     “这标志着国家已经具备了三个方面的基本能

力:一是具备了大规模培养数以亿计中高等技能型人才的基本能力;二是

具备了加快普及高中阶段教育的基本能力;三是具备了服务国家从人力资

源大国向人力资源强国转变的基本能力。”教育部副部长鲁昕在2010年度

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工作会议上说。     但同时,鲁昕也指出,中等职业

教育也还存在着技能型人才培养质量有待提高、专业体系与产业和职业岗

位不对接、课程体系与岗位技术标准不对接、教材内容脱离企业实际、传

统的课堂教学模式仍在普遍采用等问题。与发达工业化国家的职业教育相

比,与我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产业结构调整升级对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

型人才的迫切需求还有很大差距。必须树立新的理念,转变发展方式,调

整布局结构,走内涵发展之路,实现中等职业教育规模能力与质量能力的

同步提高。这是国家培养高素质产业大军的迫切需要,是人民群众享受优

质教育需要。    

中职招生规模超普通高中    

 针对亟须解决的突出问题,2009年12月,教育部提出了制订《中等职业教

育改革创新行动计划(2010-2012)》的思路和框架。本次会议上的征求

意见稿已经是该计划的第三稿了。     据介绍,行动计划的总体目标是:

到2012年,中国特色技能型人才培养体系基本形成,保障事业发展的政

策、制度和重大机制基本健全,改革创新实现整体跨越,人才培养质量显

著提高,市场针对性、经济贡献率和社会吸引力不断提升,支撑经济社会

发展的能力明显增强。     同总体目标的简洁扼要相比,计划的具体目标

让人感到眼前一亮。比如,计划提出:中等职业教育年招生规模超过普通

高中教育,校均在校生规模达1800人以上;3年累计为经济社会发展、产业

升级和企业经营培养2000万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对于非学历教育,计

划也提出了职业教育目标:面向全社会的各种形式的职业培训年均规模超

过1.2亿人次,3年累计完成4亿人次的培训任务,使城乡劳动者的职业能力

和生活水平进一步提高。     与此同时,加强师资方面,计划也给出了具

体目标:逐年增加中职教师数量,力争使全国专任教师平均生师比从24:1

降至20:1,专兼职教师平均生师比从21:1降至18:1,“双师型”教师比

例达到35%,兼职教师占专业课教师总量的比例达到25%。     “跳出教育

看教育”   

  如何才能达到目标?行动计划提出,以教产合作、校企一体和工学结合

为改革方向,以提升服务国家发展和改善民生的各项能力为根本要求,全

面推动中等职业教育随着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动”,跟着产业结构调整升

级“走”,围绕企业人才需要“转”,适应社会和市场需求“变”。着力

推进职业教育与产业、学校与企业、专业设置与职业岗位、教材内容与职

业标准的深度对接,不断增强中等职业教育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经济

结构调整、服务产业建设、服务城乡统筹、服务现代农业发展的针对性和

实效性,大幅度提升中等职业教育的市场针对性、经济贡献率和社会吸引

力。    

  “这个行动计划体现了‘跳出教育看教育’的思路,强调面向产业发展

谋划改革创新,突出服务产业目标,力图提高中等职业教育对国家产业发

展的贡献率;而且计划对亟须解决的突出问题提出了解决措施,每项措施

都有明确的目标、路线图、时间表和实施载体,力图提高中等职业教育对

行业企业用人的针对性;与此同时,计划既考虑近期亟须取得突破的工

作,如强化政府职责,建立职业教育课程衔接体系等,又对接《国家中长

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对未来十年教育事业改革与发展的总体要

求,特别关注提高中等职业教育的社会吸引力。”鲁昕在评价计划时

说。    

    新修订的《中等职业学校专业目录》将颁布    

 纵观行动计划,“深度对接”是重要关键词??产教合作、校企一体和工学

结合。只有做到“深度对接”,才能大幅度提升中等职业教育的市场针对

性、经济贡献率和社会吸引力。     记者在2010年度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

工作会议上了解到,沿着行动计划提出的改革创新方向,教育部颁布了新

修订的《中等职业学校专业目录》,这是职业教育教学领域改革创新的成

果。    

    新目录列出专业名称、专业技能方向、对应职业工种、对应职业资格

标准、继续学习专业举例五大系列,旨在从根本上解决专业与职业岗位对

接的问题,解决教材与岗位技术标准对接的问题,解决学校教学过程与企

业生产过程对接的问题,解决学历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对接的问题,解决

职业教育与终身学习对接的问题。     根据新目录,围绕装备制造、电子

信息、汽车、物流、新能源、节能环保、新材料、新医药和生物育种等国

家产业振兴和发展新兴战略性产业以及现代农业、现代服务业和民族特色

产业的要求,教育2010年确定了31个专业、150个专业点进行改革创新试点

(到2012年共将确定100个改革创新重点专业,部署500个专业点),着力

探索人才培养与行业、区域产业、职业岗位和企业用人实际紧密结合的方

式与方法,为全国职业学校提供可借鉴的改革模式和经验范例。

来源:新华网

您已进入辅助浏览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