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来源: 】 【发布人: 】 【发布时间: 2009-12-20】 【点击量: 】
2009-12-20 点击量:
无论是缩小贫富差距,缓解就业压力,还是推动产业、劳动力“双转移”,振兴
“中国创造”,实现经济发展方式转变,都需要大兴职业教育,让职业教育挺直腰杆
胡锦涛总书记日前到珠海市高级技工学校考察。在电子测试实训室,面对围拢在
身边的技校学生,胡锦涛说,现在我国技术工人特别是高级技工非常匮乏,希望同学
们刻苦学习文化科学知识,潜心钻研专业技能,努力成为高素质技能型人才。胡锦涛
还强调,没有一流的技工,就不会有一流的产品。
以前曾听到过一位职校校长抱怨,说当地领导总愿意去大学参观考察,很少去职
业学校。这次总书记深入职校调研,同师生亲切交谈,还亲自动手挫零件。看到此情
此景,职教界同仁们该感到欣慰吧。
“没有一流的技工,就没有一流的产品”,揭示了职教对经济发展的重要性。我
国经济正处于转型期,正由 “中国制造”转向“中国创造”。要创造,要自主创
新,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产品要升级换代,结构要调整,经济发
展方式要转变,都需要一大批技能型人才。
在重视职业教育方面,先知先觉的广东又走到了前面,并尝到了甜头。据中国日
报网报道,2008年广东省职业院校共培养中高级技能型人才超过50万人,其中70%的
职业院校毕业生来自欠发达地区,80%输送到珠三角地区第二、三产业,为广东省产
业结构优化升级提供了智力支撑和人才保证。广东省社会科学院等日前公布的一项报
告指出,在当前金融危机条件下,职业教育成为广东产业、劳动力“双转移”战略中
的重要环节。
大兴职业教育,有利于尽快提高农民、农民工等低端劳动者的收入水平,缩小贫
富差距。当前,收入分配制度不合理、收入差距过大,不仅造成部分民众产生强烈不
公平感,还限制了我国刺激消费需求、拉动经济增长的活力与动力。而职业教育,被
誉为“离穷人最近的教育”,在某种程度上能起到短、平、快的作用。广东省劳动保
障厅的数据显示,职业教育培训后的农民的工资水平比未受训的普遍提高20%-30%。
《中国青年报》报道,武汉大学学生团队对武汉市300多名即将毕业的初三年级
农民工子弟进行了问卷调查,其中只有18%的学生选择毕业后继续上高中,多达72%的
学生选择上技校和职高,显示出他们急需掌握一门技术来养活自己。其实,不仅这些
农民工子弟,中国目前还有数亿农民,特别是两亿农民工,也急需正规职业培训。
大兴职业教育,意义远不止于此。
相对一些发达国家来说,我们的大学生人数占总人口的比例还是较低的,而现实
中总觉得大学生太多了,无法充分就业了。这与我国人才结构有很大关系。特别是自
从高校扩招以来,职教这条腿“瘸”得越来越厉害,以至于出现大学生难找工作与
“技工荒”并存的困局。对此,人们普遍认为是“高考”这根指挥棒“指”得千军万
马去挤独木桥,才出现如今这种尴尬。如何破解,有人想“大修”高考,但又找不到
万全之策。在此背景下,兴职教不失为两全其美的良策。把去挤“独木桥”的大军分
流一部分到职教这边来。既可减轻“桥”的压力,使教育结构趋于合理,还能满足社
会对技工的需求,并逐步缓解大学生就业难局面。可谓一举数得。
要兴职教,还得正视和改变这些落后现状:现在职教学生的生均费只是普教的
25%左右,而一般职业学校的投资应是普教的3倍左右;许多职校的设备太落后,档次
比企业的差不少,等等。这既需要政府加大资金支持力度,也需要企业伸出援手,不
要只是抱怨找不到自己想要的实用人才。在这方面,可以向德国学习,学习他们校企
合作、以企为主的职教办学模式。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各级政府要加强职业技能培训”,要“加强农民工职
业技能培训”,只有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才能完成这些任务。无论是缩小贫富差距,
缓解就业压力,还是推动产业、劳动力“双转移”,振兴“中国创造”,实现经济发
展方式转变,都需要大兴职业教育,让职业教育挺直腰杆。当前,最需要的是更加系
统的筹划,更加具体的政策措施,以及更加扎实的推行。
该信息出自“中国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网” http://www.cvae.com.cn
请指定要修改的文章ID
上一条: 技能人才培养要在校企合作中突破
下一条: 我国大力发展职教逐步实行中等职业教育免费
您已进入辅助浏览模式